生物能源通常指利用近期生物质(如农作物秸秆、林业残余物、有机废弃物等)通过燃烧、发酵、气化或其他工艺转化为电力、热能或燃料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形式,其核心特点包括原料来源广泛、碳排放较低、可循环利用以及适应能力强等。这种能源不仅为偏远农村地区提供基础能源保障,也有助于缓解环境污染和废弃物处理压力,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有效途径。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5年全球生物能源行业市场现状及海外企业进入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预计2033年全球生物能源市场规模将超过2600亿美元,从产业链视角看,生物能源产业上游主要涵盖原料收集与预处理,包括农林废料收集、干燥、压块或制粒等环节。中游则是技术装备与转化环节,如生物质锅炉、沼气发酵罐、热解气化装置等设备制造与运营。下游则覆盖能源应用领域,包括发电、供热、交通燃料和家庭炊事等场景。农作物秸秆或林业废弃物燃烧后提供的热能可用于农村锅炉、加工厂和社区供暖;沼气则适合家庭清洁炊事或小规模照明;生物质发电助力偏远地区解决电力匮乏;而由甘蔗或木薯等本地农作物制成的乙醇、生物柴油,可作为交通用燃料的替代,减轻对石化能源依赖。
加纳拥有约790万公顷林地,林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35%,农业占加纳GDP比重超过20%,丰富的农业和林业废弃物为发展生物能源提供充足原料。加纳承诺到2030年减少6400万吨温室气体排放,生物能源被视为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和能源安全的关键解决方案。加纳计划到2030年再次生产的能源装机达到总装机容量的10%,政府通过《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法案》等政策,为生物能源项目提供财政激励和税收优惠,鼓励私人部门投资,逐步推动生物能源市场的扩张。
新思界全球市场分析师表示,加纳生物能源市场的进入壁垒大多数表现在资金、技术、政策执行和市场认知等方面。首先,原料虽丰富但分散,收集成本高、物流条件差、质量不均增加项目运营难度。其次,电网基础设施薄弱,偏远地区发电项目并网困难,且融资渠道有限制约项目落地。此外,政策虽然明确,但执行机制仍不成熟,审批流程长、监管缺乏透明性,也增加了投资风险。加纳农业废弃物资源丰富,政策趋势向好,具备成为西非地区生物能源市场新兴热点的明显潜力,有望带动地方基层能源发展与绿色经济稳步的增长,建议外资企业在进入市场前,与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